环保新闻

浅析绿化工程之通病

环保新闻2011.9.16YNLILU

植物数量过多、种类单调

绿化工程以植物为主,要形成绿化效果,自然是植物为主角。因此,建设单位领导为体现政绩,早出效果,就不惜大量资金来加多植物数量,加大植物规格。而设计单位为了工程中标,一味迎合建设方的要求行事,结果导致许多绿化工程在完工后即出效果,五年内出现问题。如某段道路绿化(如图)所谓的纯林种植(乐昌含笑,胸径5—6cm,行间距约1.1米),上密下空,树冠相互挤压,可谓密不透风,大有体现“宽处可走马,密处不透风”中密植之真意。林立的主干整齐通透,似乎跟美女穿超短裙露美腿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一路段为入城之门户,景观设计不妨采用以下方式:其一、体现道路两侧建筑,则对建筑作统一设计,建筑物前配些低矮花灌木,草花之类,建筑为主景,植物为配景。其二、体现道路两侧绿化景观,则干脆采用遮挡两侧建筑(建筑破旧,很不统一),植物配置以道路为中心向两侧种植地被、草花、低矮花灌木,高大乔木,体现植物景观之层次感及道路开阔感。

绿化工程虽多,但绿化植物单调,乡土树种缺乏,尤其是乡土色叶树。如绍兴地区盐肤木、黄栌等在本地山上到处可见,也很漂亮,但在城市绿地中很难看到。乡土树种与地域文化密不可分,要体现当地文化,可适当运用当地的某些植物,如植物景观中要表现“龙井茶”文化,所选植物可考虑当地的茶叶树种来造景。现在的绿化景观工程设计中所用乡土树种单调,究其原因,至少有二:一、设计师担心苗木采不到,到时还需更改,有些被动,谁都不愿开这个头。二、苗木种植户不敢擅自作主,在没有确定市场十分需要的前提下不愿冒险。不知何时能有改变?

绿化与硬化划分欠妥

城市基建大致分硬化与绿化,就如何来合理分配城市硬化还是化绿化很重要。十几年前宽畅的街道,而今已十分拥挤;十几年前的高档居住小区绿化现已严重影响采光,更不要说停车位;新建造的不少公园绿地上留下了一道道泥痕;新建的许多道路分车隔篱带被践踏的不成样子。这许多现象说明了什么?给我们有什么启发?绿化设计如何因地制宜?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一系列问题让人茫然,是城市规划、设计过于落后,还是城市发展过快或畸形发展?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城市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城市的高度压抑,致使不少大学生主动由非转农,回到农村。试问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有多少真正有充足的时间和闲心漫步在公园曲折的小路上欣赏美景、驻足休息?公园绿地上留下泥痕也就不足为奇。至于道路分车绿带则问题严重,城市街道应以“人”为本,不是以“车”为本,街道穿越是最平常不过的事,践踏绿篱也在情理之中。值得一提的是把市区道路以色块、低矮灌木构成的分车隔篱带移到城外的某些道路(以行车为主),可能更合理。城区道路设分车隔篱带宜以高大乔木为主材,林下有必要可植地被植物或铺以草坪砖、草坪垫,兼起分隔、遮阳、生态等功能。近几年城市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已成为评价一个城市总体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后,不少地方开始“见缝插绿”使本该硬化的地块成了绿地,导致车辆通行困难,人为采踏绿地等许多问题(如图)。

决策者、设计者从众心里过强

从众心理曾导致大树移植风、草坪风、色块风、外来高价树种引入风等一度在不知多少城市绿化中疯狂蔓延。决策者不知浪费了多少的财力和人力。由于决策者、领导者对绿化植物特点的不了解,加剧了从众心里。歪曲的政绩观又使决策者产生了以贵为好,以贵为美,以视觉为主的错误认识。某处一环岛(如图),色块图案设计的还过得去,但最好坐飞机或爬上旁边十几层的高楼去欣赏,那或许能博你开怀一笑。现为城之主入口,又是今后城市发展的中心位置,面积近9000平方米,该环岛面积之大,位置之重要,原本可以做些精品。以我愚见,可做下沉式环岛,环岛外围可以铺设草坪、配以色块、草花之类低矮植物,内部做些水景,配以灯光。如有必要可融当地文化于其内,使之成为城市的亮点。现在设计者很擅长制作效果图,图确实太美了,也太虚了。如果只是挂在室内欣赏,那也无可厚非。若要谈其实效自然也无从谈起,要不是告诉你这效果图是哪个工程的,即使你游遍了整个城市也无法依图找到已建成的绿化景观工程,试问效果图何时能反映真实效果,决策者何时能作出正确决策,设计者何时能真正设计?

相关链接

LINK相关链接

云南利鲁环境建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