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新闻
破解垃圾围城 看德国如何处理“卖不出去的垃圾”
破解垃圾围城 看德国如何处理“卖不出去的垃圾”
18日,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汉民带领市人大代表来到市绿化市容局,就“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举行代表书面意见现场督办。讨论中,不少代表都提出,垃圾分类要更好地贯彻,政府部门必须做好表率。如何清扫“垃圾围城”,德国的经验或许能给我们启发。
所有卖得出去的东西,都是不愁销路的。垃圾也是一样。不光中国有废品回收站,世界各国都有类似的废品回收再利用体系,像旧报纸、旧杂志、纸板箱、玻璃瓶和废金属等价值高的垃圾肯定早就被买走了,垃圾围城的罪魁祸首,不是它们。
那些卖不出去的垃圾,才是最大的问题。垃圾填埋场和垃圾焚烧炉里尽是些剩饭菜、建筑废料、旧衣服脏鞋子,以及各种各样的肮脏的食品包装。它们要么很难回收,要么回收价值很低,只能由国家环卫部门统一填埋,用的是纳税人的钱。
最早想出解决办法的,是一向以做事严谨而著称的德国人。
1990年,德国著名的绿点组织成立,其前身叫做“德国双轨制有限公司”(简称DSD),公司的核心业务就是建立一个平行于政府环卫系统的包装物回收系统,将具有再生价值的废弃包装物回收并重新利用。
“有两种思路,一个是向所有包装物征税,但所收税款很难保证被全部用到废品回收上来,于是我们决定采用另一种思路,由包装的生产者和使用者单独缴纳一笔费用,成立一家公司,专门负责垃圾回收。”绿点组织新闻官沃尔说,“这样就保证了专款专用,减少了浪费。”沃尔在办公室接待记者,端上来的饮料用的是玻璃杯。
DSD成立之初,一共有95家包装材料生产企业、灌装企业和零售企业加入进来。每家企业按照生产量和材料性质缴纳一定的处理费用给DSD,由后者负责建立收购网点和渠道,并将收上来的废弃包装物进行重复利用。如果一家企业决定不加盟,就必须自己出钱解决回收问题,花费往往会更大。
凡是交了钱的企业都可以在自己的产品上印一个由一绿一黄两个箭头组成的绿点标记,表示自己已经缴纳了回收的费用,老百姓可以放心购买。消费者在使用完这件商品后,便可将带有绿点标记的废弃包装丢进专门的垃圾袋内,方便回收。
“德国的垃圾箱有很多种,分别使用不同的颜色:绿色的是生物垃圾,比如落叶或树枝等等;黑色是剩菜剩饭之类的生活垃圾,老百姓倾倒这种垃圾是要收费的;黄色是绿点垃圾,专门放置废弃包装物,不收费,所以老百姓一定会想办法少倒黑色垃圾,多倒黄色垃圾。”沃尔说。
从沃尔的介绍中可以看出,绿点系统之所以能够成功,关键是两种收费制度的建立。生产企业完不成回收指标要收费,老百姓倾倒未加分类的生活垃圾也要收费。这两种收费制度都是由政府制定并强制执行的,这一做法在德国创造出了一个全新的垃圾回收产业。
截至目前,已有1.6万家德国的包装材料和使用厂家加入了绿点系统,超过90%的商品外包装印上了绿点标记。目前该系统已经走出了德国,仅在欧洲就有23个国家加入了绿点计划,涉及的公司总数超过13万家。